留学中介合同存在以下常见陷阱,需特别注意:
一、服务内容模糊
泛泛而谈的承诺 合同中可能使用“提供专业选校指导”“协助撰写文书”等笼统表述,未明确服务标准(如选校依据、文书修改次数、导师资质等)。
缺乏细节说明
对于关键环节(如文书润色、面试辅导)仅作简单描述,后期易因服务不到位引发纠纷。
二、退款规则不透明
霸王条款
部分合同规定“未获录取不退款”或“扣除50%以上费用”,且对“成功录取”定义模糊,学生中途终止合同时维权难度极大。
费用扣除不合理
以“前期服务成本”为由收取高额违约金,或要求预付生活费等,导致实际退款金额大幅缩水。
三、师资配置问题
虚假宣传与货不对板
合同可能宣称拥有资深顾问团队或名校背景导师,但实际服务人员资质不符或经验不足,影响服务质量。
更换导师无保障
若对导师不满意,合同通常规定无法更换,导致文书、申请材料等出现重大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。
四、隐私与数据安全风险
信息泄露隐患
合同中隐私条款形同虚设,中介可能未经授权使用、泄露学生的成绩单、推荐信等敏感信息。
数据造假风险
部分中介提供虚假录取数据或伪造成绩单,导致学生被拒录或面临处罚。
五、其他常见陷阱
高额隐性收费
以“评估费”“双认证费”等名义收取未明确说明的费用,后续以各种理由追加收费。
阴阳合同与格式合同
面谈时承诺的服务与合同内容严重不符,或合同采用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权益。
六、法律风险提示
合同性质认定: 留学合同通常为委托合同,学生享有任意解除权;若认定为服务合同,需承担更高服务标准。 维权难度
建议:签约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保留所有缴费凭证,优先选择涉外监管平台推荐的正规机构,并通过留学监理等第三方机构核实服务内容及收费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