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,它体现在魏晋时期士人的生活方式、价值观念和艺术追求中。以下是一些关于魏晋风度的摘抄和赏析:
魏晋风度的主旋律
“人要漂亮地活着。”这句话概括了魏晋风度的核心,即追求一种内外兼修的美,不仅注重外在的仪表,更强调内在的精神情韵。
士族与魏晋风度
“士族这个概念常常让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学家感到为难,因为在他们的话语系统中没有相应的词语可供翻译。出于无奈,便只好使用‘贵族’这个称谓。然而士族与贵族并不能画等号。根本的区别,在于贵族有世複的爵位,士族没有。他们甚至不像欧洲中世纪的骑士,还有一个君主将剑放在右肩的册封仪式。因此,士族要实现彼此之间的身份认同,以及与其他阶层和族群的区别除了靠族谱,还得靠外在风度和内在精神。”
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
“魏晋风度的表现有:讲究雅量,喜怒忧惧不形于色,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;能任情,举止不拘礼法,不随于俗;纵酒任性,放诞不羁。”
“他们不独自己珍惜,欣赏这种境界,而且往往因此而思念友人,如王徽之在皎洁的大雪之夜思念戴安道即是。另一名士刘恢则这样说道:‘清风朗月,辄思玄度。’玄度是许询,当时被公认为有高情远致。刘恢在淡清风朗月之时自然地想起了许询,说明两者之间有相通之处,这就是清风朗月澄明的世界与许询玄远的心怀相同相通。”
魏晋风度的审美情趣
“魏晋是一个唯美的时代,而最漂亮的活法则莫过于自然。事实上魏晋人热爱自然界,就因为它自然。自然在汉语中,原本就是‘天然如此,无须人为’的意思。然而正如中国的山水画不能理解为西方的风景画,魏晋对自然的发现也与科学无关。在人们眼里,自然界仍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,是有意志力和人情味的。因此,当他们不再将自然界道德化和政治化以后,发展起来的便是自然科学以外的两种精神文明。这就是哲学和艺术。”
魏晋风度的社会背景
“魏晋风度的出现与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,以下是具体介绍:政治环境、思想变革、经济形态、社会风气、文化发展。”
魏晋风度的典型例子
“嵇康身长七尺八寸,风姿特秀。见者叹曰:‘萧萧肃肃,爽朗清举。’”
“阮籍《咏怀(其一)》中的诗句:‘夜中不能寐,起坐弹鸣琴。’”
“谢安曾在大雪纷飞时询问晚辈:‘白雪纷纷何所似?’侄儿谢朗答:‘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’侄女谢道韫道:‘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’谢安听后哈哈大笑。”
通过这些摘抄和赏析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魏晋风度的内涵和外在表现,以及它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魏晋风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,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