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多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多多文案网—你身边的文案专家

过犹而无不及的意思?

59

“过犹而无不及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其含义和用法如下:

一、基本含义

字面:指事物发展到超过适当限度就和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合适的。

引申:强调在比较中应追求适度原则,避免走向极端。例如,能力或成就超过他人时,不仅不会被认为不足,反而可能带来积极影响。

二、出处与背景

该成语出自《论语·先进》,原文是孔子回答子贡关于子张与子夏的提问:“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贤能呢?子曰:‘子张过度了,子夏总是不足。’子贡问:‘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?’子曰:‘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。’” 这一对话体现了孔子对“中庸之道”的追求,即避免走向任何极端。

三、用法与示例

褒义语境:

当某人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时,可用此语表达对其成就的认可,例如:

- “他的演讲能力远超常人,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。”

劝诫语气:

用于提醒他人避免过度自负或行为失当,例如:

- “工作进度虽快,但需注意质量,过犹不及。”

四、与相似成语的区别

过犹不及:强调“过度与不足同等不妥”,如“说话太快过犹不及”。

有过之而无不及:侧重“超过是好事,不足反而是缺陷”,如“他的创意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”。

五、核心思想

该成语体现了儒家“中庸”思想,主张在处理事物时把握适度原则,既不过分也不欠缺,以达到最佳状态。这种思想在个人修养、社会治理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