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铢量寸度”和“历历在目”是两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人的行为或记忆状态:
一、铢量寸度
基本含义 形容做事极为精细、严谨,注重细节,常通过精确的测量或推究来达成目标。例如用天平称量细微之物,或反复核对数据。
出处与用法
- 出自清代魏源《默觚上·学篇八》:“铢量寸度,石丈必差,操券责偿,曷以见天地之大哉”。
- 作宾语或定语,多用于书面语,如“他对待工作铢量寸度,从不出差错”。
二、历历在目
基本含义
形容对事物记忆清晰,仿佛清晰地呈现在眼前,常用于回忆往事或描述远景。例如童年场景、历史事件等。
出处与用法
- 唐代杜甫《历历》诗:“历历开元事,分明在眼前”。
- 偏正式结构,可作谓语或补语,如“抗战胜利的历程历历在目”。
三、两者的区别与联系
侧重点不同: “铢量寸度”侧重于形容做事的严谨性和精确性; “历历在目”侧重于形容记忆的清晰度或场景的生动性。 使用场景示例
严谨性格:他处理财务数据时总是铢量寸度,确保零差错;
深刻记忆:那次登顶珠峰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。
这两个成语可单独使用,也可结合语境表达对精细与记忆的双重描述。例如:“他不仅工作铢量寸度,对项目细节的把控也历历在目”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